经济观察网记者 陈白/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中也对数字中国进行了定位。文件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吴谦:赖清德“5·20”讲话充斥着对台湾同胞的欺骗、对大陆人民的恶意、对“洋人主子”的谄媚和对“以武谋独”的妄想,是一篇“倚外谋独”“以武谋独”的自白书。解放军对此坚决反对,并以行动强力回击。
《规划》发布之后,引发巨大市场关注。2月28日上午,数字经济板块高开高走,数字政通(300075)早间一度拉出涨停,市值突破百亿。
“《规划》的发布,事实上是为包括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等在内的数字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框架。”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李晓东说。李晓东教授系伏羲智库创始人,中科院计算所博导,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青联常委、互联网和信息服务界别主任委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原主任。他牵头发起创立的伏羲智库致力于研究、探索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新范式,倡导、推广数字文明开放包容的新文化(300336),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提出实践方案,伏羲智库系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和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初始成员机构。
在采访中,李晓东分别从政策的迭代、产业的影响以及技术的更新三个重点方向解析了《规划》将会对未来数字中国建设产生的影响。
政策:规划核心是盘活数据要素
备受关注的是,《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
李晓东认为,在考核评价标准上的更新,意味着对于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目标。“以往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可能是抓土地、抓人才等等,那么现在需要加一个标准,就是抓数据要素。”这意味着地方治理的认知框架也要从传统式发展转向新的数字化的发展思维。
李晓东指出,事实上《规划》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更多是在以往各个部委部门的政策基础上,提纲挈领地提出一个顶层设计框架。
自十八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开始日益凸显。李晓东说,其中一些关键的领域的政策之前已经陆续推出。
在本次《规划》发布之前不久,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下称《意见》)对外公布,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初步搭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提出20条政策举措。被称为“数据二十条”。
在此之前,我国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关于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首次明确将数据纳入民法保护范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则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李晓东说,“回顾政策的不断演进可以清晰看到,对于数据要素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在《规划》中也能够看到,数据要素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李晓东分析,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贯穿数字经济市场主体生产、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如果要实现“双碳”目标,那么转变发展方式、发挥数据要素作为最活跃增长要素的价值与潜力将会是唯一的选择。
数字化生产管理经营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碳中和将依赖数字化,数字化将助力碳中和,我们别无选择。”
产业:平台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商业模式
自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要对资本设置“红绿灯”以来,针对平台经济无序发展的一系列监管措施集中出台,有效地化解了此前存在的垄断和泡沫风险。在经历了一系列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措施落地之后,平台经济此前出现的乱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大程度上发挥平台经济的优势,服务好高质量发展大局,将会成为接下来政策的主要引导方向。
针对市场普遍关注的《规划》中所提出的“发挥‘绿灯’投资案例引导作用,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李晓东认为,对于平台经济企业来说,在新的起点上,需要重新审视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经营方式,“当数据成为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也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树立底线思维、合规思维。在这一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李晓东认为,这种对于商业模式的“重新梳理”,需要建立在对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认知上,摒弃以往的粗放竞争,转向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寻找新的增长红利来源。
对于平台经济来说,李晓东认为,未来也有非常大的发展机会。比如在数字化经营方面,以数据、算法和平台为三大支柱,具有“以人为本、以消费者为中心”,“线上线下、公域私域融合”,“最小供需、高效精准匹配”,“开放生态、长期效应”等四大特征。数字平台广泛连接消费者和生产者,在经营过程中收集并积累用户消费能力、消费偏好、购买频次等需求数据,以及商品功能、质量、价格等供给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对供需数据进行分析,将符合消费者喜好、能够满足其潜在需求的商品推荐给消费者,实现对需求的精准触达,通过统计汇总各商品门类销售总量、销售高峰等数据,将需求信息反馈至生产端并进一步指导生产,从而降低供需匹配的摩擦成本,提升经济整体的运行效率。
对于《规划》中所提及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定位,李晓东说,“核心产业究竟是哪些,其实应该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但其背后的标准很清晰,越有共性的、越有基础性、越有关键性的,就一定是偏核心的产业。”
技术:从减量制造到增量制造
《规划》中另一个广受关注的点是,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
IPv6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缩写,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在未来万物互联的世界里,5G和IPV6是密不可分的重要底层技术,很多掌握5G技术的公司,同时储备IPV6技术。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实现市场规模约8648.5亿元。受益于政策的影响,近年来“IPV6+”的市场规模增速明显。
李晓东说,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关于IPv6的国家行动计划早在2017年就已经提出。“但下一代互联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整个互联网底层架构的变化,这一次《规划》再一次提出,其实也是印证这一路径将会是未来主要的布局方向。”
从技术的应用角度来看,李晓东认为,未来数字化技术发展最大的转变,是会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带来技术的迭代。“数据要素不是独立的,而是会与其他各类生产要素融合,将产生以非中心化自治组织(DAO)为特点的‘数字化管理形态’,能够帮助我们的制造业从传统的资源消耗式的减量制造转向实现基于3D打印增量制造模式的数字化新生产方式。”
李晓东说,数据要素与能源等传统生产要素结合,实现要素数据化哪里可以做股票配资,提高能源等传统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反过来,只有进一步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增长倍增效应,才能减少社会经济运行各环节之间的沟通壁垒和信息不对称,减少发展过程中无效的经济活动与资源消耗,最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成为低碳经济。在此发展过程中,支持数据要素化的数据基础设施将会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领域。